2006年7月3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抓综治创和谐 促生产尝甜头
本报记者 杨志东 王树范

  一个330多人的企业,有20多人从事着综治工作,由总经理担任企业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企业内部建立起治安防控、纠纷疏导化解、安全生产、服务维权四大机制,并规定每年用于综合治理的费用不少于1万元。开展综治进民企试点工作仅半年的常山水泥有限公司,着实尝到了抓综治促效益的甜头。
  “常泥”是浙江省3个千万吨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之一,在生产销售、项目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部分群众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2005年底,公司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室,把创建平安、和谐作为公司一项崭新的事业来经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公司把“枫桥经验”引入企业内部,把综治工作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建立起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的综治工作责任制,并将其与每个员工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紧密挂起钩来。这样的方法,有效调动起公司上下开展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公司开展综合治理的半年来,已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多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有效地打击了侵害公司财物的违法犯罪者,并为公司挽回各种损失15万元。
  在企业内部,“常泥”十分注重和谐建设。除了对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安全培训外,公司还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员工的权益放在首位。他们为外来员工建起了4幢员工公寓,让他们住得舒畅;建起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处运动场所,每个月都组织员工开展比赛。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赢得了员工对企业的真情回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